江山文学网-最新三级电影-免费三级片网站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文璞】老戏台(小说)

精品 【江山·根与魂】【文璞】老戏台(小说)


作者:石寸雨 举人,3595.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3发表时间:2024-05-09 18:18:51
摘要:“哗……”掌声犹如潮水,汹涌而来,回荡在乔家村,久久不散。风儿似乎受了感染,“呼呼”加大了力度,片刻功夫,乌云犹如千千万万匹脱缰的黑马,奋蹄扬鬃而来,乔家村要下大雨了!

【江山·根与魂】【文璞】老戏台(小说)
   乔家村有个上百年的老戏台。
   老戏台空间很大,宽敞而明亮,四根粗壮的角柱,筑起一个稳固的框架,坚固耐用。红瓦盖顶,仍错落有致,青砖铺就的地面,经多年磨损,坑坑洼洼,面目全非。内部的表演区、化妆间、排练间、乐队等场地也残破不堪,缺门少窗。老戏台历经风霜雨雪,沧海桑田,人为破坏,仍然屹立不倒,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锣鼓喧天,粉墨登场,艺人们辛勤练功的影子,也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乔家村不大,却因拥有老戏台而屡屡换头衔:乡公所、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改革刚刚开放,就将邻近五个公社兼并,升级为乡政府。管辖着山前山后,大大小小上百个村庄。
   土地承包落实到户后,戏台前的大喇叭传达出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乡亲们,经县、乡领导决定,从明天起,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群策群力,整修老戏台!我们要将乡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咱们的老戏台热闹起来!”
   这消息,宛如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了块石头,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村民们奔走相告,相互转达,有人说:“早该这样了。”
   有人感叹:“乔老爷子要是能看到老戏台修整,多好哇。”
   “这回,老爷子也该瞑目了。”
   “就是就是。去年天旱,咱们山前的雨就不如山后面下的次数多,为啥?还不是人家请剧团唱戏?等修好老戏台,咱们唱它个三天三夜,好好热闹热闹……”
   没等这位说完,就有人拍手接话,“对,对,咱们的二人台啊,最招雨了。”
   乔家村一带,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唱戏接雨。说能祈求上天垂怜,缓解旱情。还别说,每逢敲锣打鼓,演员化妆天边就生阴云,几台戏唱下来,大小不保,八成能下些雨。习俗不科学,可谁也解释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是碰巧还是灵验。
  
   二
   听说重整老戏台,村民李二秀的心,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乱糟糟的,说不清是愧疚还是期盼。
   “赵虎,那天要不是乔老爷子强行阻拦,咱,咱不成千古罪人了?唉,幸亏你没出事儿,否则,否则……”李二秀前言不搭后语,叨叨着。
   赵虎牛眼一瞪:“还不都因为你?做梦都想得到戏台那根儿中檩和前沿的方桷,真他娘造孽!”
   “不对,是赵三他们挑唆的!再说,对老戏台虎视眈眈的人多了,不止我李二秀一个人吧?还有你,你是男人,你是一家之主,你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你要是不去,我李二秀能拉得动你?”李二秀越说越委屈,呜咽起来,“赵虎,难道说,你就没半点儿责任?呜呜……你以为我心里好受?”
   理亏的赵虎,恢复了平时的闷葫芦性格,蹲在灶火旯旮,大半天不吱声。掏出八分钱的经济牌香烟,慢腾腾地站起身来,抽出烟放在嘴边,从锅头拿过火柴取出一根,划了几下没着,干脆将火柴盒撕开个大口子,抓出十几根儿同时划下去,火苗“熊熊”燃起,点烟的同时烫了鼻尖,气不打一处来的赵虎甩掉废火柴,忍痛猛吸一口烟,一下子就下去少半根儿,呛得他泪眼迷蒙,连声咳嗽。这时候才感觉脸颊、手指和鼻尖一样,也受到了“牵连”,火辣辣的疼。
   “活该!”赵虎暗骂自己。
   赵虎瞅了眼还在哭泣的老婆,狠狠瞪了她一眼,然后,闷闷不乐地出了门,来到老戏台前。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
   “你们手拍良心,好好想想,这戏台一共才能拆多少椽、多少檩、多少值钱的东西?到头来你争我抢,伤和气不说,自个儿能得多少?反过来说,建这戏台容易吗?耗费了多大力气?流多少汗?得不偿失啊!”说到这里,乔老爷子努力平息着自己的激动,语气尽量缓和下来:“你们还年轻,这里有你们的父辈、祖父辈甚至更上一辈的故事,有咱乔家村的……”运动中,乔老爷子不想多事,把嘴边的“灵魂”二字咽了回去。
   “庙都拆了,一个不用的烂戏台,留下有啥用?”王五说。
   “啥用?你太爷就在这台上敲过锣打过鼓!还有,赵三姥爷在这台上拉四胡,二秀爹哨枚(吹笛)为赵虎大姑、大姑父的二人台《挂红灯》《五哥放羊》《打连成》伴奏,那时候你们虽然小,但也记得吧?呵呵,回去吧,就算看在……”
   “啥时候的事儿,早忘了!”赵三打断老人的话。
   “您啊,眼不见心不烦,还是回去吧。”王五说着,与手提工具的赵虎就要上台阶。
   “有我在,戏台不能拆!”向来好性格的乔老爷子翻了脸,张开臂膀拦在前面。
   “敬你年岁高,不想与你一般见识,干部们都不管,你管得着吗?”王五咧开大嘴巴,责问道。
   “今天这事儿,我还就管定了!告诉你们,除非你们把我打死,否则,就不行!”老人胸脯一挺,豁了出去,历声呵斥:“怎?不服?不服就过来!滚!都给我滚回家去!听见了吗?”乔老爷子大义凛然的样子,不止惊呆了赵虎夫妻,在场所有人都敬畏。大家生怕闹出人命,一个个来了个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
   几人看白天不好动手,当晚再次来到老戏台,直接带着工具上了戏台顶,在月色的掩映下拆砖揭瓦,突然,王五的脚边“哧溜”不知什么东西经过,紧接着就传出“啊呜”的声音来,几人吓得毛骨悚然,慌忙原路返回,王五一不小心,“嗵”的一声,就从上面摔了下来!
   “没事吧?”赵虎慌忙跑过来问。
   “别动,疼,哎哟哟……疼,疼死我了……”
   赵虎把王五背回家后,赵三也喊来了赤脚医生,医生看王五疼得呲牙裂嘴直“哎哟”,脸上的汗如断线般的珠子直往下滚,衣服都湿透了。简单查看了下说:看样子不止崴了脚脖儿,坐骨神经也受了伤害,还是去大医院看看吧。年纪轻轻的,别落下残疾。可是,无父母的王五温饱都解决不了,哪来钱看病啊?他老婆哭天抹泪,一个劲儿央求医生想想办法,医生沉思了下又说:最乐观的是单纯的伤筋动骨,如果真那样,静养一百天就能见好。
   本来收成不好,王五又长时间不能挣工分,粮食跟着工分走,没工分哪来粮食?贫穷的家庭犹如雪上加霜。乔老爷子不计前嫌,亲自登门来安慰,还给他家送来半口袋玉米面。
   “乔叔,青黄不接,您也不富裕啊。”
   “呵呵,家里还有呢。你还年轻,安心养病,会好起来的。”
   “乔叔,对,对不起,戏台顶上的砖瓦……”
   “别惦记,我早修补好了。”
   “怪我鬼迷心窍……”王五哽咽着,泣不成声。
   其实,“哧溜”是老鼠,“啊呜”是猫抓老鼠发出来的声音。可就是这声音,却让王五在炕头躺了三个多月才下了地,最终还落下个一瘸一拐的毛病。
   从此,老戏台在大家的描述中越变越神,人们除了不敢侵犯,还有种敬畏的感觉。
  
   三
   乔老爷子名叫乔勇,祖祖辈辈居住在乔家村,以唱戏为生。他自幼学艺,论身材、相貌、嗓音、唱、念、做、打样样青出于蓝,解放后被选进县剧团挑大梁。那些年逢年过节,乔勇总带团队回村,敲锣打鼓,登上家门口的老戏台,为乡亲们免费送戏。
   三年困难时期,乔勇的剧团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被逼解散,乔勇也被下放。妻因岳父的关系,调到文化馆工作,从此,夫妻分居两地。
   为了事业,乔勇夫妻四十多岁才有了儿子。为不影响妻工作,乔勇将三岁的儿子带回乔家村。
   虽无戏可演,可乔勇不忘初心,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早晚坚持练功,只盼早日复出。并三番五次在村里成立剧团,可是,都因解决不了演员的工分、道具、费用而解散。儿子乔铁柱受父亲熏陶,耳濡目染,也酷爱文艺,田间地头老戏台上,父子俩经常为社员们表演。随着乔铁柱的长大,追随母亲进县城读书,乔勇放不下村里的老戏台,坚持一个人留在老家。
   也不知从哪年哪月哪日,乔老爷子放弃了练功。他头发白了,皱纹多了,背也驮了;他双目无神,整天寡言少语,情绪消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常望着破落的戏台暗自垂泪,感叹命运的无常。唯一不变的是,每天早晚或劳动回来,必来老戏台。
   老人临终那天风很大,那是个冬末春初,乍寒未暖的早晨。有人看见,绻缩着身子的老人迎着风上了台阶,一步一步来到老戏台上,将上面的垃圾清理,用小锹倒在后台的垃圾堆上,然后再慢慢下来,像平时那样,沿外围转一圈……
   老人走了,永远不回来了。可清扫老戏台垃圾,管老戏台闲事人却逐日增加,有张二有刘四,有赵三有赵虎,还有那一瘸一拐的王五……
   “这孩子,别在台上撒尿,下去!”
   “来下面玩儿,别在戏台上藏猫猫(指捉迷藏),听见没?”
   老戏台开工了,那“叮噹、咚咣”的声音,回荡在乔家村的每一个角落。
   修整老戏台是义务工,可李二秀干活,比干自家的都卖力气。搬砖铲灰,跑前跑后,比任何人都积极。完工那天中午,在乡领导的嘱咐下,李二秀和几个妇女在后台炸糕炸油饼,边做饭边唠嗑:“听说咱们乡要成立剧团了!”
   “真的?”李二秀又惊又喜。
   “我妹夫是乡干部,千真万确!你们猜,导演是谁?”
   “谁?”
   “就是乔老爷子的儿子,咱村的乔铁柱!听说这些年,铁柱一直在内蒙古艺校学习呢!”
   “铁柱出息了,太好啦!”
   “乔老爷子的儿子,就应该有出息!”
   李二秀心一颤,热泪盈眶。
   装修后的老戏台,宛如一幅历史画卷与现代交织的杰作:四根角柱,按原始遗留下的斑点颜色刷了红漆;顶上的瓦铺地的砖,还原了早年的样子,焕然一新中散发着岁月的韵味儿;新增元素有灯光、双层幕布等等,也采用与老戏台相协调的颜色;表演区、化妆间、排练间、乐队等场地,每一寸既保留传统的形式,又融入现代化的舒适,引领人们穿梭在历史与现代之间。
  
   四
   两个月后的一个深夜,乔家村的老戏台上,正在上演压轴戏,二人台的经典剧目《走西口》,扮演太春的乔铁柱头戴头饰长辫,面如冠玉,目似朗星,身材挺拔如松,唱腔、词句犹如珠落玉盘,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动作,每一次亮相都流露角色的情感波动,尤其是高八度换音,听上去与乔老爷子嗓音一模一样,毕竟出身艺术之家,出场就与众不同,只见他唱道:咸丰正五年,山西遭年限,有钱的粮满仓,受苦人真可怜。太春去借粮,一颗也没借上,回到家里边,怎对玉莲妹妹讲。
   《走西口》是传统二人台中的经典节目,讲述的是咸丰五年,山西遭灾,一对恩爱夫妻被迫分离,新婚妻子送丈夫走西口的故事。流行于山西、内蒙、陕北、榆林、府谷等地。
   扮演孙玉莲的李杏花父亲,正是乔老爷子县剧团的徒弟。李杏花酷爱文艺,边读书边跟父亲学艺,乔家村成立剧团,父亲送她来报名。李杏花芳龄二十三岁,嗓音甜美,身段婀娜,动作细腻,唱腔婉转流畅,此时此刻,唱到动情之处,声音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叫声哥哥你慢点走,有两句知心话,你要牢牢记在心头。”
   太春含泪道白:“妹妹,有甚话你快点说了哇,天不早了,人家还在路口等着嘞。”
   孙玉莲嘱咐太春:一不要抽洋烟,二不要贪耍钱,学下那赖毛病,恐怕哥哥受可怜。
   太春声音哽咽:妹妹你说的对,哥哥一定不学那些赖毛病。
   这时候,一阵风儿刮过,天阴了下来。
   台上的玉莲唱:住店住大店,你不要住小店,大店里人儿多,哥哥茶水也方便。
   太春接唱:妹妹说一遍,哥哥记心间,走在那中途路,哥哥决不住小店……
   高超的演技,引得男人心酸女人落泪。
   《走西口》谢幕后,乡长上台讲话:“亲爱的乡亲们,乔家村老戏台能焕发出今日的光彩,首先,归功于乔勇乔老爷子。多年来,他孤孤单单,默默坚守,为戏台的维护与传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老爷子无私的付出,乔家村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老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根扎在老戏台上,魂留在老戏台,他的精神永远守护着乔家村这片土地!
   更为感人的是,乔老爷子的儿子——我们乔家村剧团的导演,今日的主演乔铁柱。为传承和发展我们土生土长的二人台艺术,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毅然将父亲平反并补发的工资全部捐献给了老戏台!乔家父子的大爱与担当,不止让我们感动,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乡亲们,让我们共同怀念乔老爷子,致敬乔老爷子,共同感谢乔铁柱导演的慷慨捐赠。共同守护承载着无数回忆与情感的老戏台,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和发扬下去,让它成为乔家村永不磨灭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让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哗……”掌声犹如潮水,汹涌而来,回荡在乔家村,久久不散。
   风儿似乎受了感染,“呼呼”加大了力度,片刻功夫,乌云犹如千千万万匹脱缰的黑马,奋蹄扬鬃而来,乔家村久旱逢甘霖,马上就要下大雨了!
  
   (原创首发)
  

共 49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讲述二人台戏曲及舞台的小说。乔家村一带,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唱戏接雨。说能祈求上天垂怜,缓解旱情。还别说,每逢敲锣打鼓,演员化妆天边就生阴云,几台戏唱下来,大小不保,八成能下些雨。习俗不科学,可谁也解释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是碰巧还是灵验。而乔家村人对二人台舞台的守护,跨越了时代,经受了历史的检验。特别是乔家父子,乔老爷乔勇,不惜为传承二人台艺术,远离亲人,默默坚守,将生命留给老戏台;他的儿子乔铁柱,继承父辈遗愿,传承民间艺术,并将它发扬光大,重修老戏台,赋予时代进步的光彩。小说人物塑造性格鲜明,对话颇具地方特色,以群像突出典型,详略得当,剪裁合理,结构完整,取舍有度,凸显了小说特色。通过小说体裁,讲述非遗故事,非常符合江山征文主题,是一篇优秀小说作品。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5-09 20:29:45
  上半年的老戏台,是村里每个人无法磨灭的记忆,回归故乡的剧团演员,凭着对艺术的满腔热忱呵护文化遗产,期间的故事耐人寻味,新的时代,后代儿孙的不懈传承,老戏台重现生机,更让人们满怀期待。
2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09 20:54:28
  谢谢幽居人老师精彩按语,辛苦了!老师对文章的理解于付出,是我学习的榜样。敬茶,祝老师万事如意,工作顺利。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3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09 20:57:38
  看风社长,你好,每回发文老师都抽出富贵时间跟评鼓励,寸雨实实感激不尽,敬杯好茶,再次问好老师。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4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05-09 21:17:19
  欣赏寸雨老师小说,构思精巧,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给人回味与遐想。寸雨老师很会讲故事,通过小说形式,讲非遗传承,小说情节引人入胜,耐读耐品,真是高手佳作。向寸雨老师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10 13:15:01
  谢谢老师肯定,戏剧是真功夫,是宝贝,能教育人,值得传承。可惜,年轻人不怎么认可。再次感谢老师精准的编按与评论。
5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4-05-09 21:22:49
  非常精彩。我是戏迷,看到这样的文章特别亲切。
回复5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09 21:31:56
  谢谢老师鼓励,我也喜欢看戏,跟着情节笑,跟着情节流泪,戏如人生。
回复5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10 12:29:49
  谢谢老师来访留评。
6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4-05-10 10:21:29
  欣赏寸雨老师的征文佳作,凝练的语言,幽默风趣的格调,扎实的小说功底,令人佩服称赞。老戏台承载着一代人的美好记忆,文化的元素和精神的滋养,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热爱文艺就要热爱它的全部,仿佛就是乔老爷的命根子,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人,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小说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一场灵魂与肉体的巧妙契合,根与魂的高度融合,用生命热爱生命,耐人寻味,值得学习和鉴赏。愿老师文丰笔健,文学挚爱一生。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6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10 13:11:55
  美女老师一味鼓励我包容我,用富贵时间把关我的每一篇文章,查找错别字,实实令我感动!我爱看戏,记得文艺复苏后,与母亲一起看晋剧《狸猫换太子》演员唱、念、做、打,功夫了得,别人都说看不懂,可我被包公的铁面无私,李娘娘被害等情节所打动,跟着演员流泪跟着演员笑,整整追了半个多月剧。为此还买了这方面的书。
7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4-05-10 15:03:21
  佳作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戏楼。
8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5-14 19:33:25
  欣赏寸雨姐姐的散文,太戏台写得非常臻美。几个典型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乔老爷是历史传统文化的象征,乔铁柱是传统文化的赓续者,一老一少撑起了乔家村的昔与今。故事深刻有味。
回复8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15 07:59:05
  谢谢蝴蝶老师百忙中的关注留足,精彩的点评,向老师学习。敬茶,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