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最新三级电影-免费三级片网站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回望昭君(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回望昭君(散文)


作者:上大人孔乙己 童生,88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4发表时间:2024-04-28 04:28:08

在中国“四大美人”之中,不知为什么,对于有“落雁”之称的昭君我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结。也许自己曾经是驻守边塞关隘的将士,目睹过昭君出塞的车队;也许自己曾经是南归的大雁,惊艳过昭君美丽的容颜;也许自己曾经是边塞的子民,享受过昭君带来的安宁;也许,自己曾经是昭君的亲人,饱受过离别的苦楚。
   一
   第一次听到昭君的故事,大约是在七八岁时,母亲所讲的故事,应该是民间最为广泛流传的版本:昭君被初选入宫,因为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被画师故意画丑,没有被君王选上。在番邦(母亲把所有的外族都称为番邦)以战争威胁大汉朝时,朝臣们建议选一个宫女冒充公主和亲来阻止战争的发生,被选的宫女就是昭君。在番邦迎亲的时候,君王才发现昭君貌若天仙,但君无戏言,无法反悔,等迎亲队伍走了,君王便杀了画师毛延寿。王安石在《明妃曲》中所写:“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十多岁时,随母亲去包头市表哥家,表哥家住在临近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比我小四岁的侄女给我讲了一个昭君的故事。她说:昭君娘娘远嫁塞外,白天面对大漠的漫漫黄沙,夜晚听着滔滔的黄河,昭君娘娘言语不通,举目无亲,伤心不已就投河自尽了。昭君娘娘在投河前把自己化妆的粉盒压在了一块石头底下,后来这里与黄河对面的达拉特旗便盛产一种叫大白粉的矿产,这种大白粉矿质地细腻洁白,经过简单地破碎过筛,过年的时候用来粉刷家里的墙壁,可以使家里发暗的墙壁洁白如新。侄女说,这大白粉就是昭君娘娘的粉盒变来的。侄女讲的昭君故事,又在我的心底埋下了几分悲凉。
   随着岁月的流逝,阅读量的不断增多,昭君不再是一个民间故事,不再是儿时留在心底的悲凉。在说不尽的情感中,我似乎看到了秭归那个曼妙的女子,在溪水边的奔跑,我似乎看见了昭君穿过史书上的沧桑,跨越了千百年向我走来。“敕勒川、阴山下”,随着彼此权力的更迭,几度看着汉旗迎风猎猎,几度听着胡笳的苍凉。昭君的传说一半是南方巴楚文化的钟灵俊秀,一半是北方塞外文化的苍凉雄浑,正是如此,才能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从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到现代的郭沫若、翦伯赞、老舍,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
   回望昭君,心里总是感觉到一种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耻辱。金戈铁马,狼烟奔突,每一次战争总是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与创伤,但对于和亲我一直持反对态度。因为每一次的和亲,都不是建立在和平的交往上,都有战争的阴影与政治力量的角逐在里边,和亲公主成了战争与政治力量角力后的牺牲品。从乌孙公主刘细君开始,汉代有多位和亲公主远嫁,大都在塞外苦寒之地孤独终了一生,大部分都默默无闻地作了政治牺牲品,她们的故事,绝大多数沉寂在历史的烟云中。和亲公主大都有王室的血统,而昭君却是以民女的身份担任和亲的任务,更让人感到格外的心痛。统治者在向外扩张时,无论是游牧民族的铁骑踏向中原,还是大夏的烽火燃遍塞外,每一次战争不仅给他国带来祸患,同时也把灾难带给本国,有哪一次战争,能给人民带来安宁与幸福?我很喜欢戎昱的那首咏史(一作和蕃):“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我向往和平、热爱和平,但如果是为了抵御异族的侵略,为了中华民族存亡,我则是坚决的主战者。真正的和平,是不受任何力量胁迫的和平,是人民有尊严的和平;真正的和平,决不是奴颜婢膝的和平,决不是甘当亡国奴的和平。在一定的条件下,只有正义的战争,才可以给民族带来希望、给人民带来和平。
   我知道战争带来的“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烈,我知道战争带来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残酷。我记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威猛,我记得“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迈,我记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我记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悲壮!一个民族只有精神像山峰一样挺拔,才会赢来真正的和平与安详!
   三
   回望昭君,心里是和煦阳光般的温暖,心里是春风荡漾般的宁静与幸福。至今昭君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极高的地位,人民把昭君当神一般地敬仰,每每提及昭君,必尊称为昭君娘娘。昭君出塞和亲,传播了汉族与匈奴和平美好的种子,对后世汉族与北方各民族友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前树有石碑,碑上题词云:“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如果站在人民祈求和平安定愿望的历史唯物观的高度,昭君出塞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在内蒙古除了著名的昭君墓——青冢外,沿着黄河从鄂尔多斯市到包头市,一直到呼和浩特市有十几座昭君墓,人们都希望昭君能葬在自己的故乡,希望昭君娘娘一直护佑着故乡的平安,让故乡远离战火,给故乡带来永远的祥和。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王昭君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从心底的敬仰,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因此我们无需探究昭君墓真伪,重要的是要知道昭君永远留在人民的心里。就像剪伯赞先生在《内蒙访古》中说得一样:“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四
   回望昭君,心里总是充满了悲凉与凄苦,对于边塞人民来讲,昭君娘娘像神一般护佑着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但对于昭君来讲无疑是一个凄凉的悲剧。读李陵《答苏武书》,一位著名的西汉将军在塞外居住,常常是“不觉泪下”,更何况昭君是一位娇弱的女子呢?昭君出塞的时候,南方已经春暖花开,塞外却是寒冬飞雪。昭君在《怨词》中歌云:“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和亲换来的是边塞各族人民的安宁,但谁又会可怜昭君内心深处的伤痛呢?每次读昭君的《五更哀怨曲》,总会为昭君的满腔幽怨,无限感伤落泪,人们总以为昭君出塞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谁又知道她和呼韩邪单于的生活只持续了两年,前夫死后,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儿子雕陶莫皋,这严重违背了儒家思想的认知。十一年后,昭君的第二任丈夫又死去,昭君请求归汉未被允许。昭君无法排解心中的郁闷,在哀怨绝望中服毒而亡,年近33岁。相传昭君去世后,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自己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垒起了如今昭君墓。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独昭君墓上的秋草青色不褪,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据说这是昭君的怨气所结,所以叫“青冢”。正如李白“死留青冢使人嗟”对苍穹的长叹;杜甫“独留青冢向黄昏”无奈哀怨;白居易“凝脂化为泥,铅黛复何有?”落泪的惋惜。
   五
   时光荏苒,历史的烟尘在慢慢消散,但谁又能看得清一位秭归女子心中的哀伤与凄苦,或许,我们根本无法感知一个真实的昭君。回首望去,青冢,一座凄美的坟茔,一方神一样的象征,一处边塞人民的敬仰,一个千百年来无奈的叹息!
  
   附旧作《昭君怨》(古风)
  
   羌笛吹罢出闺楼,琵琶音落美人愁。
   雁门杨柳不逢春,阳关木犀总归秋。
  
   西风卷帘月残月,南雁不归幽复幽。
   黑水滔滔几度梦,阴山苍苍怨难休。
  
   双鱼难寄毡城路,雁书谁托湿玉钩。
   茫茫衰草山峨峨,漫漫黄沙五更秋。
  
   月魂难归留青冢,空闻环佩祭胡酒。
   汉家若有男儿在,不教蛾眉泪空流。
   (原创首发)2024年4月27日

共 30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千年前,“落雁”的昭君出塞,给当地带来安宁,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这一历史事件,使她的美有别于其他人,绝美、凄美、沧桑美,兼有纯美、慧美、朦胧美。20年前,在鄂尔多斯基建接近一年,附近也有昭君墓,但没能亲临瞻仰是一憾事,幸至,今日得见老师散文,全方位描绘,多维度回望,如临“青冢”,体味其忧怨,仿佛塞北吹来的风,都能闻其哀叹。这篇散文叙事间漠风拂面,回忆里惋情弥漫,择取著名诗词为文章添色,令读者更宜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悠远意义;揉进自创古风为文章提纲,使读者更宜接受作者的写作主旨,脉络枝叶。昭君身微,却负政治力量,能缓战争残酷,亲传民族友好,留存千古思量。后人对其善胜于观其美,作者文本充满情怀和温度,如昭君出塞这一事件的复杂和多元,作者本文铺排更多的解析,注入更深的情感。也做打油诗一首,和老师古风作结: 塞外风孤升紫烟,昭君一去不回还。 黄沙蔽日天涯路,白马嘶鸣漠上天。 汉水尤思花貌女,胡民仍念琵琶绵, 落尘何止南飞雁,把笔追魂泪雨涟。 欣赏佳作,令人思绪万千飞越时空,惋念落雁与青冢;学习文本,感佩叙忆有度文笔娴熟,呈现宏大和厚重。【浪花诗语编辑·望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雪        2024-04-28 04:30:29
  编按不成熟,还望老师见谅,愿文丰人安事顺,祈康宁多福快乐。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4-28 17:01:18
  多谢社长的编按,尤其是在凌晨的编按更让人感动。这篇文章其实计划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有写,写完以后,好像没有找到文章的突破点。社长的精美编按,不但给文章做了完美的总结,也在原作上拔高了许多,长篇阔论,上升到了文论的高度,再一次感谢社长,【浪花】有你真好!
2 楼        文友:美蓉        2024-04-28 09:27:09
  读老师的大散文有一种读历史书籍的意蕴,老师工作在大草原上,对草原风土人情民俗历史了如指掌,当然这是由于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所培育出来的学者底蕴。同时沉鱼落雁的王昭君,也是作者从小种植在心灵深处的偶像和崇拜,那些传说故事和诗文都印证着这一历史人物的功绩和伟大。历史上和亲的公主们以及民间女子王昭君,她们以柔弱的身子站在了国家兴衰民族纷争的前沿,是多少铁血男儿的羞愧,是万千民众的救赎神灵。王昭君在后世历史长河中被人歌颂,赞美,崇拜,尤其是在蒙古大草原上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成为民族团结的见证和使者。作者散文语言优美生动,抒情诗句打动人心,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整篇文章臻善臻美,诗句古文引用,画龙点睛,使得文章读起来意韵优美,篇章华丽,历史知识丰富,激情丰沛。佳作推荐欣赏,祝老师写作丰硕,身心快乐安康!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2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4-28 17:09:21
  感谢小美老师的精美跟评,在【回归】很长时间没有发文,原因是总觉得自己写文找不到突破,看着你们思如泉涌,一篇篇文章随意就可以完成,很是羡慕。这篇文章构思了很长时间,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小美老师的留评倒是给了我很多提示,争取下一篇能达到小美老师的赞誉的高度。
3 楼        文友:墨香婉约        2024-04-28 10:49:26
  幸读欣赏上大人总编老师散文佳作!古代四大美女【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杨玉环(沉鱼)王昭君(落雁)】之一王昭君。老师的文笔流畅,脉络清晰。落笔井然有序。由于王昭君是家乡草原上的历史人物,有着特殊的情感,回望昭君展开叙事、抒情、议论。从小时候听说昭君的故事埋下初了解的种子。慢慢随着阅历成长,对昭君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意念。为了和平避免战争,远嫁出赛。历代公主都是和亲的命运。即使丈夫去世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按照那时的传统再嫁。昭君的伟大,黎民百姓免去了60年的战乱。所以家乡的人世世代代都崇拜敬仰,供奉昭君!伟大的同时也多了内心深处的愁怨。鲁班门前耍大釜。说的不好多包涵!作品的最后古风与雪社编按附带诗,同样双优精彩!欣赏学习了!祝上大人老师春安快乐!敬茶!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良贤品自高。
回复3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4-28 21:18:30
  多谢墨香婉约老师的精美留评,老师用写诗的布局思维,挖掘出拙作的内涵,很多内容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的确,雪社精准、拔高的编按,令文章增色。很长时间没有写作,感觉对文字驾驭感在退化,争取下一篇文章有所突破。
4 楼        文友:尹献君        2024-04-28 11:02:11
  拜读上大人孔乙己老师的佳作。文笔细腻。情感颇深。尤其是最后的古风。落笔惊鸿,用词用字,都非常精湛。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功底,真的是学习了。祝老师开心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4-28 21:25:21
  多谢尹献君老师的留评,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创作,所以文章写完之后总是感觉有些欠缺,老师还能不吝溢美之词进行点评,实在是感动。后边的古风,因为懒惰,没有老师的那种执着精神精通格律,所以往长写写,算是一种偷懒。
5 楼        文友:墨香婉约        2024-04-28 12:00:49
  着急忙慌打错了,西施是沉鱼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良贤品自高。
回复5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4-28 21:42:49
  墨香婉约老师真认真,看懂了,知道是老师的笔误。正是有了老师的笔误,我的文章还能增加两条留评,显得拙作人气旺,呵呵。
6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4-28 23:51:21
  认真读完上大人这篇份量十足的散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昭君出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经过上大人这番引经据典,以及民间传说的丰盈,一个鲜活生动的“昭君”跃然纸上。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实在难以写出这样一篇优质散文!拜读佳作,向老师学习!期待更多佳作丰盈浪花!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回复6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4-29 07:56:56
  多谢迪迪老师的留评,更感谢老师的赏识教育般的留言于鼓励,很长时间没有写文,总是对文字的驾驭感有些生疏,每次读着老师们的留评,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7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4-28 23:53:40
  雪社的编按精彩非凡!向您学习!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回复7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4-29 07:59:21
  是的迪迪老师,我也有同感,雪社老师的编按可以当一个模板来学习应用。
8 楼        文友:巧眉        2024-04-29 14:41:58
  读老师作品,有着久久回味的感觉。四大美女,王昭君的故事虽有略知,但从老师文中学到更多历史文化。老师的文笔学识功底深厚,向老师作品学习。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回复8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4-29 18:47:16
  多谢巧眉老师阅读与留评,理科生写文学作品,总有一种难以突破屏障的感觉,再一次感谢巧眉老师喜欢我的文字。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