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最新三级电影-免费三级片网站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雨深秋寂寞(赏析)

编辑推荐 【柳岸】雨深秋寂寞(赏析) ——李煜词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4发表时间:2024-04-20 11:29:10

大概是刚上初中吧,邓丽君歌曲开始流行,其中的一首《虞美人》听醉了我。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李煜,没有经历过什么锥心的感情挫折,也还没有失去过生命中非常珍贵的东西。但听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还是会伤感,现在想来那只能说是莫名的伤感。后来,世界大了,该经历的都经历后,当然也知道了李煜是个什么人,再来读李煜的词,尽管不会像有些古人那样泪流满面,但锥心之痛却会为作者而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这是我很认可的评价,当然王国维应该是很喜欢李煜,所以他的“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在我看来,多少是拔高了李煜的。当然他“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尽管有他的道理,但我觉得他又贬低了李煜。他给出这评价的理由也在《人间词话》里,“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这个观点在我年轻时很认可,现在是觉得很幼稚。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继承其父遗志,尊宋为正统。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征伐南唐,李煜不得已进行抵抗,但次年兵败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在人世间四十一年的李煜,一生可以分为两部分,被俘前38年和被俘后3年。在他被俘前他就以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能赋诗填词被人称道。现在可以确定这些称道不全是阿谀奉承,他也确实有才情。
   比如他早前的词《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尽管没有明目张胆做天子,但天子派头还是有的。而“待踏马蹄清夜月”却把富贵的庸俗气一扫而空。我们都知道,庸俗不庸俗,不在于有没有钱,甚至都不在于有没有学问,而在于你有没有高出世人的一些情怀。在寂静的月夜,骑着马,看马蹄一下一下踩在月色上。无论是听清脆的马蹄声,还是看如水的月色,只要有过这样一次自觉的经历,就算你每天都在一分钱一分钱算账,你也绝不是一个狗苟蝇营的人。
   还有他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把离愁比成春草,要是不下一番功夫,这种妙句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
   再比如《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被后来的文人认为是写出了李清照都没能写出的娇憨情人的神态。
   还有像《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香艳吧?确实香艳。有情调吧?雨打芭蕉,也可以说很有情调。
   这些就是李煜前期的词,好吧,确实好。但要是李煜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他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词人,如同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帝王一样。在他现在流传的作品中,有几首被认为是其他人的作品。原因也很简单,那些东西,他写的和别人写的,区别不大。那些词,可以让他成为一个词人,却不能让他成为现在我们说的那个叫李煜的词人。让他成为李煜的,是他生命最后三年的词作。
   含蓄一些的如《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故国江南,也正是秋天。“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是一幅画。晚上,月亮正好,小楼里有笛声传来。这应该是刚成为俘虏后所做吧?孔子的“哀而不怨”应该就是这个状态。
   《望江南》应该是稍微后一些的作品。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说文解字》解释“悔”说是“恨也”。仿造这个解释,后主这里的“恨”,也可以解释成:“恨,悔也”。关于“悔”,我觉得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端所写的“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解释得实在,理解得透彻,表示出了人生世间,在只有悔时的许多无奈来。从字形学的角度来说,“悔”从“心”从“每”。“从心”说明这个字表示的是一种心情,而“从每”,“每”字的原意是“草旺盛生长”,也就是说“悔”代表的是一种像春草一样根除不了的心情,只要它产生了就会在那人的心里滋长蔓延。人到中年,说自己对过去的一切无所悔恨的人,他自己或许会觉得自豪,好多人也会羡慕他,而我却会更多地想到他人生的无聊。
   至于我,当然和绝大多数芸芸众生一样总会有一些事,每每在午夜梦回或者无所用心的时候,想了起来,有了当初要是不这样该如何的心情。这种心情会不止一次地出现,并且好像将来还会出现,那么它当然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要表达的“悔”的意思。也只有在有过这种人生经历后,我们才能明白中年的后主李煜,在成为“空王”后,“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的心情。
   《乌夜啼》应该是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空王”后的作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关于这首词从章法上进行了解读。他的大意是说该词化用杜诗“林花着雨胭脂湿”,“上片只三韵耳,而一韵一折,犹书家所谓‘无垂不缩’,特后主气度雄肆,虽骨子里笔笔在转换,而行之以浑然元气。”“下片三短句一气读。忽入人事,似与上片断了脉络。细按之,不然。盖‘春红’二字己远为‘胭脂’作根,而匆匆风雨,又处处关合‘泪’字。春红着雨,非胭脂泪欤?心理学者所谓联想也。结句转为重大之笔,与‘一江春水’意同,因此特沉着,后主之词,兼有阳刚阴柔之美。”这种解读确实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但我想,李煜写这首词时,“章法”之类的形式上的东西已经不再是他考虑的重点了。
   杜甫的“林花”是还在树上,只不过被雨打湿了。而李煜看到的却是掉在地上的花。花总有凋谢的时候,掉在地上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让李煜伤感的是“太匆匆”,是刚开或者说昨天才开,现在就已经在地上了,这当然是外力而不是自身所致,这个外力就是“朝来寒雨晚来风”。而在这句前加了个词“无奈”,是自己根本不能改变什么时的状态。要是理解了这些,就不会再有俞平伯的下阙“忽入人事”的疑惑。
   “胭脂”当然是掉在地上的花,“胭脂泪”可能是花上的雨,也有可能是作者看到早凋的花伤感而流下的泪;“留人醉”,普遍的版本是“相留醉”,花能留人,但人不能留花。我的感觉是“留人醉”更好。早凋的花让我这个早早失去王位的人不能离开。“几时重?”,一般都理解成“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听上去不错,其实不合理。什么时候两个失败者再次相逢,这是人话吗,难道再重复一遍失败?所以我觉得应该理解成“什么时候你能再次在枝头开放?”,而诗人呢,也能再次成为真正的王。这些当然是再没可能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过机会,没把握好,也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对方太强大。这就是现实世界。
   在南唐国主时,知道宋要攻打自己,李煜两次派遣徐铉出使,愿意作为藩国,但宋太祖回答了那句著名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话。在丛林社会里,以为放低自己的姿态就能得到别人的善待,不是奴才就是呆子。李煜应该终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修正自己以前的错误了。他有的只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个“锁”字,是诗人自身的状态,而“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个人都有的感觉,所以每个人都觉得能理解,而其实每个人都不能理解。不只是不能理解李煜,甚至就算是夫妻间,也不一定能相互理解。这就是人生。能独处时独处,“无言独上西楼”。
   在我,是更喜欢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中最好的当然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也历来被各种文人评论。当然,真正能说到妙处的其实一个都没有。元朝张蜕岩把前半句字变了次序,改成了“客里不知身是梦”,只能得出汉语的灵活。
   现实是特殊的客人,只能在梦里贪欢,还“一晌”,也就一会儿的功夫。那作者生活的现实该多么难受!晚上睡不着,是自身原因;被子不暖和,是客观条件。这是从词中就能读出的意思,而深一层的意思呢?小时候,罗大佑唱:“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該念的书都没有念”,为什么会这样呢?总觉得时间还长,先玩,玩完再做也来得及。大了呢?今日事今日毕;工作中的“ABC”法等等,都在提醒着我们,人性逃避困难的事是天性,能享乐就享乐。而正是这种想法,让我们苟且偷安,结果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天上人间”,该在天上的,在天上;该在人间的,在人间。是命运吗?也是,也不是。说是,差别就在那里;说不是,多年前,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现在所处的位置。
   当然,其中最有名的还是那首让年少的我都有所感受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除了个别名词或许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陌生,其余的都如同我们常说的话,所以当年年少的我误以为这李煜就是一个现当代人。
   词中最有名的当然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来议论很多,比较喜欢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关于这些议论的评语:“刘继增《笺注》所引《野客丛书》,以为本于白居易、刘禹锡,直梦呓耳。胡不曰本于《论语》‘子在川上’一章,岂不更现成么?此所谓‘直抒胸臆,非傍书史’者也。后人见一故实,便以为‘囚是矣’,何其陋耶!”确实,只有书呆子才会说什么本于什么,白居易、刘禹锡的诗句是好,但他们的意思一样吗?还有一个货,说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容愁本于李煜的这句,却比这句好,原因是贺写的这些比李煜写得更多。这货的理解,我算是服了,就算是猪的水平也比这货强吧?贺铸那样的诗人就算比驴少,也少不了多少。关于这句,俞平伯的评价是:“‘恰似一江春水流’,后主语也,其词品似之。盖说之作,曲折似难而不难,唯直为难。直者何?奔放之谓也。直不难,奔放不难,难在于无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尽之奔放,可谓难矣。個杯水,杯倾水涸,有尽也,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无尽也。意竭于言则有尽,情深于词则无尽。‘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老是那么‘不足’,岂有尽欤,情深故也。人曰李后主是大天才,此无征不信,似是而非之说也。情往而深,其春愁秋怨如之,其词笔复宛转哀伤,随其孤往则谓为千古之句可,谓为绝代之才人亦可。凡后主一切词皆当作如是观,不但此阕也,特以此发其凡耳。”这里需要修正的一点是,“凡后主一切词”应该是“凡后主后期一切词”,而不是全部词。除了这点外,俞平伯的点评已经使我不能再说什么了。
   关于这首词,宋人王铚在其《默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说是徐铉归顺宋朝后,初开始被封为左散骑常侍,后来改封为给事中。宋太宗问他见过李煜没有,他回答说不敢私自去见。宋太宗让他去,就说是自己让他去的。徐铉去了,只有一个老兵守门,不让他进。他说了是奉皇帝旨意来的。老兵进去报知,好长时间,才搬了两把旧椅子出来摆好。徐铉急忙说一把椅子就够了。但李煜已经戴着纱帽、穿着道服出来了。徐铉拜见时,李煜拉住他并拉他到堂上。徐铉还在说君臣之礼,李煜说:“今日岂有此礼?”徐铉只能半边身靠在椅上,李煜却拉住他大哭,好长时间,才忍住悲声,长叹一声说:“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徐铉回去后,宋太宗问见面的情形。他不敢隐瞒,全部说了。再加上当时李煜恰好四十二岁生日,他做了个聚会,并让人演唱了这首《虞美人》。宋太宗知道后,这些事联系到一起,就赐牵机药鸩杀了李煜。据记载,宋军围城时,李煜曾准备了两堆柴火,一堆为自己,一堆为自己特别喜欢的古代书画。城破了,为自己准备的柴火没有点燃,但据说为书画准备的柴火被点燃了,好多他以及他父辈收藏的古代书法、绘画的精品被判了死刑。当时李煜的不死,说不清楚是他当时怕了,还是佛家教义让他不能自我了结。但他没死,过了不到三年的屈辱日子,却让他把学到的一切升华了,他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这些思想表达了出来,从而使我们文学史上那个可以俯视一切的李煜圆满了自己。

共 65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李煜的词一般分为前后两个创作时期,以宋朝灭南唐,李煜降宋为分界点。前期词作,主题多集中于宫廷生活,男女爱情及离别相思,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清新健康、情景交融为特点。后期词作表现为对故国往事的怀念和对亡国之痛的深刻感受,如《虞美人》《相见欢》等。后期作品情感真挚,语言精炼,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玉楼春》上阕描写夜以继日的欢宴情景,“晚妆初了”四个字交代了时间是晚上,晚妆的意思可能是补妆,可能是白天宴会的继续。“明肌雪”不仅写女子之美,也表明妆扮的隆重表明宴会的隆重。下阕便由高涨的兴致转入抒情。词中酒醉微醺,闻到不知何处飘来的淡淡香味,一边随着乐曲节凑以手击打栏杆,心情无比爽快。《清平乐》别来春半一词,通过描绘春天景色和梅花纷飞的景象,表达离情别绪的思念之情。《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诗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有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会想起南唐的王朝江山却早已灭亡。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反复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令人难以接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的回忆。“雕栏玉切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古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李后主对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虞美人》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全词显得阔大雄伟。本赏析作者对李煜词的理解精致,有独到观点,在此为作者加赞!愿更上一层楼。【编辑:王中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中方        2024-04-20 11:31:09
  问安作者,笔耕不辍。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04-23 21:07:07
  谢谢点评,辛苦!
2 楼        文友:老百        2024-04-20 13:23:55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04-23 21:07:33
  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