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最新三级电影-免费三级片网站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赶集(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赶集(散文)


作者:陶建军 秀才,106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发表时间:2024-01-15 13:54:25

我所在的镇区,为了发展赶集经济,刺激商品流通。每个月会选择一天,组织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在镇区摆上临时摊点,吸引乡亲们来赶集。这样做,既可以让外面的商品买进来,满足本地乡亲的需要,又可以让本地的农特产品卖出去,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
   虽然说,如今的农村,在家的青年人不是很多,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可赶集这件事情,还是挺受他们欢迎的。
   赶集日,清早,商贩们就开着车子,来到场地上,支起了摊点,摆上了各自售卖的商品。等待着顾客的到来。
   太阳出来了,秋末初冬的天气,没有风,阳光朗照,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吃完了早饭,乡亲们就慢慢从四乡八畈而来,三五成群,结伙搭伴,嬉笑着,走进了集市场地。大人欢快地走,步履轻盈;小孩儿连蹦带跳,活泼可爱。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涂脂抹粉,花枝招展;而中老年妇女,则是大声打着招呼,也许是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少不了,拉着手,或者咬着耳朵,说说东家长西家短,或者相别以后得挂念。
   不一会儿,大街上就人流如潮,摊位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生活日用品;有吃的,如馋得人口水直流的臭豆腐、香喷喷的羊肉串;还有穿的:如笔挺的西装、质地优良的全棉内衣、今年冬季备受青睐的棉袄以及其他各种时装。
   置身其中,小贩们的叫卖声、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各种车辆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使集市变得一片喧闹。小贩们都用喇叭来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看白不看、不买白不买!”“哎!又香又大的番茄呀!姑娘你看这多好的番茄呀,而且又便宜。物美价廉啊!买一斤尝尝吧!”五颜六色的水果水灵灵的散发出一阵阵香味。
   行走在这热闹的集市上,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展示曾经的赶集记忆。
   我的家乡,是一座离县城麻城不太远的小村庄。在我小时候,麻城对于我来说,我的祖父和父母亲要是到县城赶集,那是令我们非常向往的事情。赶集,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和期盼。感觉去赶集能看到外面热闹的大世界。他们要去赶集的日子,总是选择早晨,雄鸡刚刚打鸣,天还没有亮。湾子里的人就呼朋唤友,邀约着去县城赶集。
   10来里的路程,对于大人们而言,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常常能赶上家里吃早饭。
   记忆当中,他们似乎也没有买什么更多的东西。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东西,那时候农村物资匮乏,大人来回20多里,能够买上一两斤肉,几根油条,我们自己家菜地里没有的蔬菜,比如莲藕、榨菜等,也不会很多,一两斤而已,或者一两双解放鞋,就算不错的收获。
   有一回祖父竟然买回来一头小猪,他那满满的成就感,至今还记得。那猪有十几斤,祖父用两个箩筐配着,一头装小猪,一头装石头,挑了回来。高兴的很,说自己在城里朝圣门街的猪行里,抢到了一只小猪,是如何如何不容易。祖父古铜脸色,嗓音嘹亮,身材高大,体格强壮,至今还记得他手臂上的肌肉到老还是鼓囊囊的。排队抢班的事情,他是输不了。看到祖父心情不错,奶奶少不了加了一个菜,让祖父喝上一杯。酒下了肚,祖父又少不了多吹几句。弄得奶奶赶忙用“山巴佬上街,吹破了天”之类的俗语,打住祖父的话。因为那个时候,生产队制度严格,吃了早饭是要到田地里上工挣工分的。
   我虽然没有能够跟着大人们去赶集,但是从祖父的吹嘘中,我想像得到,集市上,一定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集市上的商店一定有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很多东西。
   再后来,我读了初中,转校来到一个集镇上的学校。学校的大门口,有个早集。农村改革的初期,乡亲们小商品经济意识浓郁。每天早晨,就挑着或者拉着自己家的蔬菜等到集市上买。我刚刚去的时候,惊叹于那里人们搞好物品交易的激情。不宽的街道两边,都摆着地摊。各种蔬菜都有:西红柿、豇豆、茄子、辣椒、黄瓜等;还有禽肉水产摊点:各种卤制肉类、鲜活的鸡鸭鱼等;当然街道两旁的个体商店,也一早就开始忙碌,从事着各种衣物的买卖。农村日常所需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顾客与商贩,在那里一分两分地讨价还价。与这些买卖相配套的就是办早点快餐的商家:有的炸油条,有的煮馄饨,还有的烙烧饼……上街赶集的人们肚子饿了,就着豆腐脑,吃上一两根油条,脸上洋溢着蛮享受的神采。卖货的小贩吆喝声,有男的声音,有女的声音,买东西的顾客讨价还价声音,好不热闹。这个集市上,摊点加工的木材燃料燃烧,冒出来的烟混杂着蒸包子馒头的雾气,烟雾缭绕,香气氤氲。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我在那里读书,后来又在那里工作。这样的情景,每天早晨都会准时上演。无论农忙还是农闲。一旦到了节日,集市上人多的走都走不动。那时,商家的叫卖声,顾客讨价还价声、还有自行车的铃铛声、商店音响放出来的音乐声,不绝于耳。
   只是后来,我调离以后,就多年不见了这种赶集的情形。十几年以后,有天早晨,我开车经过那个曾经的集市的时候,早已经是街道尤在,人事全非。在没有当年的热闹与繁华。因为集市随着人员的流动早已经迁移,原来的商家,撤的撤,搬的搬,那条小街尽管已经变成了柏油马路,可是清晨的街道上人迹罕至,商店门口门可罗雀。不能不让人感到一丝惆怅与失落。
   “大嫂,买点苹果吧?又大又甜又便宜,整个市场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苹果啦!”“多少钱一斤?”“五块。”“太贵了!”“三块五,我称十斤!”“行行行!”
   一段对话声,把我的思绪又拉到了集市上。看看其他赶集的人吧。他们有的东瞅瞅,西转转,肯定是在了解市场行情;有的正蹲在货摊前,专心致志地挑选货物;有的则很悠闲,随便逛逛,买点吃的,买点喝的,买点玩的,尽兴而为。那些家庭主妇们这儿买点,那儿买点,不一会儿,就把篮子装得满满的了。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卖东西的人心里甜、脸儿笑,顾客们讨价还价、挑挑拣拣、满载而归。如今的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亲们的日子真是过得更美好。
  
  
  

共 23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这篇散文描写了几个时间不同地点的赶集见闻。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特定的赶集时间是人们生活所需物质交换采购的必定场所,集市贸易是商品经济时代的一个集散销售地。商品的繁盛如否,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从集市里的商品种类可见一斑。作者在文章里声情并茂地讲叙了许多人物的赶集经历,采买到心仪的物品的欢喜,挑选物品时的交流热闹,人间烟火气四溢,一派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如果集市上没有了商品往来和赶集的人流,世界就会变得孤寂,生活也会黯然失色。所以,集市繁荣如否,就能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坏,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感谢老师对晓荷的大力支持,佳作推荐共赏。【晓荷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1-15 13:55:37
  欢迎老师来到晓荷,创作愉快,期待后续更多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